永利集团
当前位置:永利集团  学院新闻
【文艺国奖榜样说】王劭华:以史为舟 以行作桨
发布人:

永利集团

发布时间:

2025-11-25

浏览量:

10

【导语】

  在澳门永利集团 历史专业有这样一位学子:课堂之上,他是专注笃定的学习者,十一门专业课第一是他勤勉的注脚;志愿服务中,他是默默奉献的实践者,四百余小时的付出是他青春的底色;舞台之上,他是深情演绎的传承者,与革命先烈的心灵对话是他信仰的回响。他坚信“路虽远,行则将至”,于是从坚持560天英语打卡,到组织多场学习活动,再到深入兵团采访劳模、扮演夏明翰……王劭华用行动诠释:青春,不是等待光,而是成为光。

【个人简介】

  王劭华,永利集团-澳门永利集团 历史学(师范类)专业2023级本科生,汉族,共青团员。曾获国奖奖学金、国家励志奖学金、校一等奖学金;“澳门永利集团 三好学生”“优秀共青团员”等荣誉称号;获“挑战杯”兵团二等奖、职业规划大赛兵团铜奖、三创赛校级二等奖;主持或参与1项国创、2SRP项目;担任学院团委委员、班级学习委员。社会实践获“优秀实习生”,志愿时长累计463.5小时。

【个人事迹】

勤学为桨:在历史的河流中坚定前行

做自己喜欢的事,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。”王劭华这样形容他与历史学的关系。从小受父母讲述历史故事的熏陶,他带着浓厚的兴趣走入大学,也将这份热爱转化为不懈的努力。课堂上,他认真听讲、详实记录;课后,他反复消化、主动求教。2024-2025学年,他取得11门专业课第一的成绩,连续保持班级排名第一。

  除了专业学习,他还坚持560天英语单词打卡,六级取得500分,普通话水平测试获二甲。2025年暑假,他参加浙江大学“中国与全球史”国际暑期学校与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“新生第一课”,不断拓宽学术视野。“学习没有捷径,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。”

图为王劭华参加国际暑假学校活动照

服务为责:在集体中点亮自己,也照亮他人

  作为班级学习委员、学院团委委员,王劭华不仅是成绩的领跑者,更是活动的组织者与服务者。从主题读书报告会到证书考试经验分享会,从会场布置到新闻稿撰写,他事无巨细,默默付出。

刚开始什么都不会,就跟着学长学姐学,模仿、反思、再提升。”他坦言,组织能力的成长来自于每一次实践的积累。在党和国家会议精神学习分享会中,他熬夜制作PPT、担任主持人,只为“让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更好一点”。

图为王劭华工作照

实践为桥:在行走中读懂坚守与担当

   2025年夏天,王劭华随团队赴兵团第八师150团开展“三下乡”活动。在那里,他采访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、护林员马晓华。那条由马晓华一人一车踏出的土路、那间简陋的屋子,让他深刻体会到“坚守”二字的重量。

开始做一件事很容易,但坚持29年很难。”马晓华的故事让他明白:平凡之中,亦有伟大。

图为王劭华参加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

  在三下乡的情景剧展演中,他扮演革命烈士夏明翰。为了贴近角色,他查阅史料、沉浸体会,努力与先烈“心灵对话”。那一刻,他不仅是演绎者,更是精神的传承者。

志愿为光:在奉献中书写青年担当

  寒暑假对很多人来说是休息的时光,对王劭华却是“充实自我、服务社会”的黄金期。他曾在家乡文旅局、街道办事处武装部实习,获“优秀实习生”称号,志愿时长高达463.5小时。

不要把自己的时间白白浪费在自己身上,”他说,“新时代青年要走出象牙塔,去看、去听、去奉献。”从采访百岁老兵到参与社区服务,他用自己的行动,诠释着“奉献”二字的意义。

图为王劭华参加比赛照片

未来为师:以历史育人,以责任立身

  对于未来,王劭华目标明确:成为一名历史教师。“我是历史学师范专业,既要打好专业基础,也要提升教学技能。”他参加各类教学比赛,锻炼表达能力与课堂掌控力,为的就是“不误人子弟”。

胸怀承载汪洋大海,眼中充满星河灿烂。”他在《榜样说》中这样写道。而他正以这样的胸怀与眼光,在成长的道路上击楫前行。

【成长寄语】

  成长从不是一蹴而就的旅程,它藏在每一天的坚持里,每一次的尝试中。敢于设定目标,敢于付诸行动,敢于在挫折中站起,敢于在平凡中坚守——你终将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束光。



文字:撒媚  温雨诗

图片:王劭华

初审:王晶

复审:蓝燕飞

终审:嵇美云

上一篇:下一篇:
【文艺国奖榜样说】王劭华:以史为舟 以行作桨
发布时间:

2025-11-25

发布人:

永利集团

浏览量:

10

字号: 

【导语】

  在澳门永利集团 历史专业有这样一位学子:课堂之上,他是专注笃定的学习者,十一门专业课第一是他勤勉的注脚;志愿服务中,他是默默奉献的实践者,四百余小时的付出是他青春的底色;舞台之上,他是深情演绎的传承者,与革命先烈的心灵对话是他信仰的回响。他坚信“路虽远,行则将至”,于是从坚持560天英语打卡,到组织多场学习活动,再到深入兵团采访劳模、扮演夏明翰……王劭华用行动诠释:青春,不是等待光,而是成为光。

【个人简介】

  王劭华,永利集团-澳门永利集团 历史学(师范类)专业2023级本科生,汉族,共青团员。曾获国奖奖学金、国家励志奖学金、校一等奖学金;“澳门永利集团 三好学生”“优秀共青团员”等荣誉称号;获“挑战杯”兵团二等奖、职业规划大赛兵团铜奖、三创赛校级二等奖;主持或参与1项国创、2SRP项目;担任学院团委委员、班级学习委员。社会实践获“优秀实习生”,志愿时长累计463.5小时。

【个人事迹】

勤学为桨:在历史的河流中坚定前行

做自己喜欢的事,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。”王劭华这样形容他与历史学的关系。从小受父母讲述历史故事的熏陶,他带着浓厚的兴趣走入大学,也将这份热爱转化为不懈的努力。课堂上,他认真听讲、详实记录;课后,他反复消化、主动求教。2024-2025学年,他取得11门专业课第一的成绩,连续保持班级排名第一。

  除了专业学习,他还坚持560天英语单词打卡,六级取得500分,普通话水平测试获二甲。2025年暑假,他参加浙江大学“中国与全球史”国际暑期学校与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“新生第一课”,不断拓宽学术视野。“学习没有捷径,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。”

图为王劭华参加国际暑假学校活动照

服务为责:在集体中点亮自己,也照亮他人

  作为班级学习委员、学院团委委员,王劭华不仅是成绩的领跑者,更是活动的组织者与服务者。从主题读书报告会到证书考试经验分享会,从会场布置到新闻稿撰写,他事无巨细,默默付出。

刚开始什么都不会,就跟着学长学姐学,模仿、反思、再提升。”他坦言,组织能力的成长来自于每一次实践的积累。在党和国家会议精神学习分享会中,他熬夜制作PPT、担任主持人,只为“让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更好一点”。

图为王劭华工作照

实践为桥:在行走中读懂坚守与担当

   2025年夏天,王劭华随团队赴兵团第八师150团开展“三下乡”活动。在那里,他采访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、护林员马晓华。那条由马晓华一人一车踏出的土路、那间简陋的屋子,让他深刻体会到“坚守”二字的重量。

开始做一件事很容易,但坚持29年很难。”马晓华的故事让他明白:平凡之中,亦有伟大。

图为王劭华参加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

  在三下乡的情景剧展演中,他扮演革命烈士夏明翰。为了贴近角色,他查阅史料、沉浸体会,努力与先烈“心灵对话”。那一刻,他不仅是演绎者,更是精神的传承者。

志愿为光:在奉献中书写青年担当

  寒暑假对很多人来说是休息的时光,对王劭华却是“充实自我、服务社会”的黄金期。他曾在家乡文旅局、街道办事处武装部实习,获“优秀实习生”称号,志愿时长高达463.5小时。

不要把自己的时间白白浪费在自己身上,”他说,“新时代青年要走出象牙塔,去看、去听、去奉献。”从采访百岁老兵到参与社区服务,他用自己的行动,诠释着“奉献”二字的意义。

图为王劭华参加比赛照片

未来为师:以历史育人,以责任立身

  对于未来,王劭华目标明确:成为一名历史教师。“我是历史学师范专业,既要打好专业基础,也要提升教学技能。”他参加各类教学比赛,锻炼表达能力与课堂掌控力,为的就是“不误人子弟”。

胸怀承载汪洋大海,眼中充满星河灿烂。”他在《榜样说》中这样写道。而他正以这样的胸怀与眼光,在成长的道路上击楫前行。

【成长寄语】

  成长从不是一蹴而就的旅程,它藏在每一天的坚持里,每一次的尝试中。敢于设定目标,敢于付诸行动,敢于在挫折中站起,敢于在平凡中坚守——你终将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束光。



文字:撒媚  温雨诗

图片:王劭华

初审:王晶

复审:蓝燕飞

终审:嵇美云

上一篇:下一篇: